求职的你,这有一份云招聘避坑指南待

2月2日,四川省华蓥市大型“云端招聘会”启动。新华社发(周松林摄)

年春季招聘已经开始,想换工作或是还没有着落的你,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、跃跃欲试了?

受疫情影响,很多用人单位都取消了线下宣讲会,改为“云招聘”,由线上发布招聘信息。不过,求职道路千万条,防骗避坑第一条。信息繁多、平台众多,不做点功课,真可能被骗。

人社部近期出台的《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》,对网络招聘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,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份辨真假、避“陷阱”的“秘籍”。

避坑第一条:网络求职擦亮眼,正规网站不受骗。

《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》明确规定:

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在其网站、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首页显著位置,持续公示营业执照、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信息,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。

网络求职者在选择网络招聘服务机构时,可先查询该机构是否被评为国家级或省、市级人力资源诚信服务示范机构,诚信服务示范机构往往具有较好的信誉。

简单来说,在获取求职信息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招聘网站。不确定的话,可以先根据上述要求,查查提供招聘信息的网站是否靠谱,招聘中介资质条件是否完备。

如果平台都有问题,那平台上的信息又有多大可信度呢?

避坑第二条:招聘信息搞清楚,表述模糊不靠谱。

《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》规定:

用人单位向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的单位基本情况、招聘人数、招聘条件、用工类型、工作内容、工作条件、工作地点、基本劳动报酬等网络招聘信息,应当合法、真实,不得含有民族、种族、性别、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。

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应依法对用人单位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、合法性进行审查。

所以,我们对于招聘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一定要搞清楚,遇到可疑信息一定要警惕。

天上不会掉馅饼。如果遇上招聘信息过于简单、含糊其词,甚至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正常标准时,一定要多留个心眼,尽量通过多种渠道核实情况、辨别真伪。因为很有可能,这就是骗子设置的“陷阱”。

避坑第三条:收费名目仔细瞧,个人信息保护好。

《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》明确规定:

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,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,应当明示其服务项目、收费标准等事项。

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招聘服务用户信息保护制度,不得泄露、篡改、毁损或者非法出售、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个人公民身份证号码、年龄、性别、住址、联系方式和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等信息。

正规的招聘是为了延揽人才,并不会搞花样繁多的收费项目,甚至千方百计收集个人信息。如果有些招聘机构打着报名费、培训费、押金等名目要求求职者先交钱再求职,甚至扣押身份证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,行为不合法暂且不说,单位的可信度也值得好好掂量。

还有几条忠告送给求职的你:

在网络平台注册个人账号时,要认真阅读相关协议,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andanjk.com/afhhy/2623.html


当前时间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