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,烟台重点推进的“九大片区”,其中就有“芝罘仙境”项目。
芝罘仙境范围很广,含朝阳街、所城里、烟台山、芝罘湾和崆峒岛。其中前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今年6月起,“芝罘仙境”中的朝阳街、所城里两大历史街区院落修缮先后启动,过去的半年时间内,一栋栋沉睡于烟台“城心”的老建筑,以“修旧如旧”的方式,逐渐褪去岁月斑驳,重焕昔日光彩。
眼下,朝阳街大规模修缮工程中的一期工程即将完工,区域内的文物建筑修缮情况怎样?今天上午,我就跟随市文旅局组织的专家、学者,深度感受了一回“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”的验收过程。
朝阳街(一期)春节前开放
昨天上午,围挡内的朝阳街修缮改造现场远比天气火热,一栋栋历史建筑外墙已修缮一新,内部加固工程结束,目前已进入地面修缮阶段。
盎司洋行,文保部门编号为朝阳街55号建筑,其外墙修缮及墙体加固工程已全部结束,内部的横梁、门窗以及室外护栏等全部修缮一新。现场工人正上下搬运着设备进行最后的地面工程部分。
正在修缮的历史建筑据建筑方负责人康建锋介绍,包括盎司洋行在内的朝阳街历史建筑,均采取“修旧如旧”的方式进行,不仅是修复残损、恢复原貌,而且要在尽可能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的前提下,使用与建筑相似的原材料进行全面修复。
比如,修缮过程中所用到的一砖一瓦,都是施工方从全国各地淘来的最接近原样的砖瓦,工人们再按照古法进行施工。
不仅是盎司洋行,朝阳街所有历史建筑均按此标准进行修缮。
这一做法,受到了原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、客座教授由少平的高度肯定,“烟台历史文化街区保存范围之广,全省罕见;朝阳街对历史建筑的加固工程,甚至超过了标准。”
首批五大建筑通过文保验收
由少平,是烟台历史街区保护的见证者,甚至是参与者。今年他多次来烟,对朝阳街、所城里等历史街区的保护进行考察和调研。
昨天上午,他与原烟台博物馆馆长王锡平、“芝罘仙境”项目指挥部技术总监辛杰一道,对朝阳街一期五栋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工程进行了验收。
验收现场照片在此之前,参与验收专家组分别对朝阳街19—23号(历史建筑)、50号(联合储备银行旧址)、51号(盎司洋行旧址)、65号(鲁兴银行旧址)、66号(亨得利眼镜旧址)建筑进行了实地勘验。
上述建筑,由于年久失修,部分空置多年,该五处文物建筑主体存在结构腐朽、墙体开裂、屋面渗水等情况,损坏较为严重。
通过近5个月的保护性修缮,所有建筑主体、内部框架焕然一新。专家们认为,朝阳街历史街区的修缮工作成效显著。今后还可在保护建筑的同时植入新的功能,如文化展示、非遗体验等,在风貌保护的同时注入城市文化元素。
历史街区保护的“烟台路径”
朝阳街(一期)修缮工作顺利通过验收,赞誉不绝,离不开市文旅局探索建立的“超前谋划、考古先行、跟进研究”的文物整体保护、连片利用的“烟台路径”。
烟台成片的历史街今年,“芝罘仙境”项目整体推进,所涉的朝阳街、所城里、烟台山,甚至芝罘湾,均为烟台文物保护单位密布的区域,区域内不可移动文物众多、层级高、规模大、分布集中,这对文保单位提出了巨大挑战。
市文旅局探索的“烟台路径”中,第一项就是超前谋划。
在项目规划之初就抽调专人深入一线摸排列明朝阳街一期的52处文物建筑、奇山所处文物建筑保护清单,统筹编制了《烟台市朝阳街文物保护规划》《烟台市奇山所文物保护规划》,为上述街区的文物保护提前划了红线,明确职能。
老城院落一角为保证精准高效,市文旅局集中一个月,对两大街区建筑再度进行逐栋勘测、掌握第一手资料,3个月内完成了编制两街区规划。在对88栋文物建筑的修缮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,组织50多名考古专家分9批次集中评审,为项目的整体推进提供了高效保障。
乐偶原创,持续